<rt id="w1mho"></rt>

    <li id="w1mho"><cite id="w1mho"></cite></li>

      <rt id="w1mho"><meter id="w1mho"></meter></rt>
      <meter id="w1mho"></meter>

    1. <meter id="w1mho"></meter><blockquote id="w1mho"><noscript id="w1mho"></noscript></blockquote>

          汕頭、潮州、揭陽、汕尾:新舊產業向高攻堅 蓄放澎湃動能
          2023-11-17 09:31
          來源:

          汕頭、潮州、揭陽、汕尾:新舊產業向高攻堅 蓄放澎湃動能

          人工智能朗讀:

          編者按

          今年以來,全省各地圍繞省委“1310”具體部署,在制造業當家、百千萬工程、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等多領域狠抓落實,掀起比學趕超高質量發展大熱潮。

          為展現粵東、粵西、粵北地區落實省委工作部署的實效,近日,南方日報記者與省社科院、暨南大學專家學者一道,深入基層一線,調研各地以高質量發展實現突圍、破解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的實招、亮點和成效。今起推出系列報道首篇,敬請關注。

          初冬時節,粵東大地陽光明媚,處處可見攻堅高質量發展的畫面——

          揭陽(惠來)大南海石化工業園,石化煉化一體化項目投產后,生產線火力全開,每月產值近80億元;

          汕頭濠江區,總投資45億元的“四個一體化”海上風電裝備制造產業園內,數百名工人在馬不停蹄地搶工,預計明年將集中投產;

          潮州饒平,該市首個花鱸省級良種場即將投入使用,朝海洋牧場全產業鏈發展目標又邁進一步;

          汕尾海豐,海迪時尚美都產業園已有42家企業進駐,集美妝、服裝、鞋帽、箱包、珠寶首飾于一體的時尚產業園初見規模;

          ……

          愛拼才會贏,奮進正當時?;洊|四市按照省委“1310”具體部署要求,全力實施“百千萬工程”,堅持制造業當家,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布局落地、營商環境日益優化、資源要素加速配置,積蓄和釋放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能。

          產業動能迸發 發展勁頭漸強

          今年前三季度,揭陽經濟增速跑出8.0%的好成績,位列全省第一。同期,汕頭、汕尾經濟增速也跑贏全省4.5%水平。在粵東西北12市中,粵東地區表現較為搶眼。

          走訪粵東地區,可以感受到產業發展的強勁脈動。無論是揭陽的石化產業,還是加速發展的海上風電、海洋牧場,或是潮汕地區服裝、玩具、陶瓷等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都在向外展示著一個產業興旺、經濟活躍的新粵東。

          重大項目牽引??

          萬億級石化引擎加速產業集聚發展

          9月底,滿載1.2萬噸汽油的船舶從揭陽港神泉港區駛出,將“揭陽產”汽油銷往海外。這是中石油廣東石化公司生產的汽油首次出口國際市場。

          在揭陽惠來縣大南海石化工業區,中石油廣東石化煉化一體化項目廠房林立,這座“超級煉化航母”年煉油2000萬噸,年產芳烴260萬噸、乙烯120萬噸,是目前國內一次性建設規模最大、可生產全品類石化產品的煉化一體化工程。

          “從立項、建設到投產,我們十年磨一劍,在一片荒蕪的灘涂上建起一座世界級煉化一體化基地?!敝惺蛷V東石化煉化一體化項目黨群工作部主任楊昕說,“項目總投資654億元,將帶動當地約5600億元規模的中下游產業發展?!?/p>

          揭陽由此一躍成為全省五大煉化一體化基地之一。

          今年2月項目投產以來,揭陽大南海石化工業區前三季度實現工業產值達658.67億元。在此帶動下,揭陽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經濟增速分別為6.5%、7.6%、8.0%,呈逐季增長態勢,成為全省增速最快的“黑馬”。

          “預計今年石化產業產值可達800億元,明年或將超1000億元。我們將發展好基礎化工、精細化工、化工涂料等下游產業,做到‘吃干榨盡’,為揭陽注入更持久的發展動能?!苯谊柎竽虾JI區管委會副主任李博介紹說。

          據悉,揭陽正乘勢而上,大力引進石化深加工項目,著力打造萬億級綠色石化產業集群。該市依托42.4平方公里的大南海石化工業區和2平方公里的惠來臨港產業園化工新材料工業園,引進巨正源、伊斯科等一批產業鏈下游項目并已開工建設,總投資371.86億元。

          延鏈補鏈強鏈??

          傳統產業揚長補短轉型升級

          如果說石化煉化一體化項目是大項目帶動的“投資驅動型”發展,那么眾多粵東本土傳統產業的延鏈補鏈強鏈則是當地活躍的民營經濟厚積薄發的“內生型”增長。

          在汕頭潮陽區國際紡織城建設現場,工業廠房和面料交易市場建設正酣?!敖衲?月動工,明年7月首批廠房將交付使用,進度非???!”汕頭市國際紡織城建設方負責人李華卿介紹說。

          汕頭的內衣、家居服等貼身衣物產量占全球40%、全國70%,年產值超千億元。針對服裝產業在研發、設計、品牌、展銷等方面短板,汕頭集中力量,推動“全球紡織品采購中心、智能化紡織工業產業園區、展會展覽中心、產業總部大廈”“四大工程”建設。

          “‘四大工程’將加快產業鏈補短板,推動服裝產業從生產基地向品牌基地、創意研發及展銷基地躍升?!鄙穷^市紡織服裝產業協會會長翁創杰說。

          這是潮汕地區傳統產業升級的一個縮影。

          在“中國玩具禮品之都”汕頭市澄海區,分布著玩具生產企業超萬家。目前,當地正通過培育本土原創IP、打造優質原創品牌、推進生產數字化等措施,努力打造超500億元產業集群。

          陶瓷衛浴和婚紗禮服是潮州兩大特色支柱產業。潮州現有陶瓷工業企業超3000家,日用陶瓷、藝術陶瓷、建筑衛生陶瓷年產銷量均居全國前列。潮州市發改局調研員陸錫釗說,當地推動陶瓷產業技術創新、產品升級,鼓勵企業與科研機構合作加大高性能陶瓷材料研發。今年5月,該市舉辦中國(潮州)國際陶瓷博覽會,打造家門口的陶瓷展會。

          潮州婚紗禮服產業傳承于當地潮繡,年生產婚紗禮服2000萬件(套)。潮州市工信局羅松平說,當地正深入實施名牌戰略,積極舉辦婚紗禮服周等展銷活動,打造婚紗禮服品牌展示和展銷基地。

          揭陽普寧市也是紡織服裝集群千億級產值縣級市,主要生產內衣、T恤衫、家居服等,有服裝上下游企業6000余家。普寧市工信局副局長黃韶彬說,該市推動服裝智能化生產和品牌化升級,并規劃建設大潮汕內衣產業城,打造全球內衣企業總部基地。

          調研組走訪看到,從汕頭的服裝、動漫玩具,到揭陽普寧的服裝、中藥材,潮州陶瓷衛浴、婚紗禮服等傳統優勢產業,均在生產、設計研發、銷售、品牌等環節發力,提升產業競爭力,推動產業向更高水平發展。

          搶抓新動能“風口”??

          新能源產業競速布局落地

          粵東地區擁有920.22公里的漫長海岸線,海洋資源豐富。圍繞打造“海上新廣東”的要求,粵東四市依托海洋、風力、地利等優勢,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奏響“向海圖強”的時代強音。

          粵東地處臺灣海峽喇叭口西南端,海上風力資源十分豐富,是全國重點建設的五大海上風電基地之一。數據顯示,廣東沿海海面100米高度年平均風速可達7米/秒以上,呈東高西低分布態勢。

          粵東搶抓“風口”,有序推動海上風電產業開發。

          汕頭大唐南澳勒門Ⅰ海上風電場裝機容量24.5萬千瓦、年發電約7.51億度;揭陽惠來神泉一、神泉二海上風電場裝機容量超90萬千瓦,年發電量超30億千瓦時;中廣核汕尾后湖、中廣核汕尾甲子140萬千瓦海上風電場,年發電超45億千瓦時……據不完全統計,粵東海域已有超25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投產。

          全產業鏈招商,全產業鏈布局。圍繞風電產業鏈,粵東各地突出“產業集群”思路,發展風電裝備制造、研發、運維等產業。

          在汕頭濠江區海上風電裝備制造產業園內,“四個一體化”的風電裝備制造項目正加快建設。項目建設方工作人員鄒慶水說:“在建項目包括風電整機、零部件、人才培訓、創新中心等7個子項目,實現在一個產業園內集聚風電制造及檢驗檢測、科研等全產業鏈要素,預計年底前實現部分廠房竣工投產?!?/p>

          在汕尾陸豐碣石鎮的海工基地,海上風電裝備產業同樣風頭正勁。以明陽智能項目為龍頭,基地集聚了中天海纜、江蘇長風、天能重工等海上風電頭部企業,初步形成集研發、制造、檢測認證、運維于一體的風電裝備園區。

          在揭陽惠來臨港產業園,國家電投、GE、遠景、藍水、亨通等海上風電開發商和裝備制造企業已落戶,風電裝備制造集群正在壯大。

          競逐新能源賽道,粵東還有更大目標。積極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承接灣區新能源產業溢出,粵東四市力爭在新能源產業大潮中搶占先機。

          潮州將新能源產業納入全市“3+3+2”現代化產業體系,積極謀劃招引儲能產業。

          汕頭布局新能源電池和儲能產業?!吧穷^加大鋰電儲能頭部企業招商,規劃布局新能源鋰電池產業園,構建風電與儲能協同發展的產業生態?!鄙穷^市工信局總工程師林旭輝介紹說。

          汕尾市依靠比亞迪陸河工業園項目、汕尾高新區比亞迪二期等項目,集聚發展新能源汽車及零配件制造業。該市正在打造集新能源發電、風電裝備制造、新能源汽車制造為一體的千億級新能源產業基地。

          深耕海洋牧場??

          全鏈條發力提升海產效益

          惠來的鮑魚、汕頭的魚丸、饒平的海鮸、汕尾的生蠔……粵東各市依托海洋資源和漁業基礎,深耕“海上糧倉”,突出特色養殖,推動種苗培育、深水養殖、精深加工、物流運輸等全產業鏈發展。汕尾、潮州入選全省7個現代化海洋牧場先行示范區。

          在潮州饒平縣柘林灣海域,潮州市榮汛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鄭榮春忙著和工人們出海為網箱投餌?!拔覀兺斗帕?2口深水網箱,養殖海鮸、章紅魚等高附加值海魚,海鮸主要用來取魚肚制作魚膠,經濟價值比較高?!编崢s春說,“單個網箱養殖水體達1800立方米,是普通魚排的好幾倍,且抗風浪能力更強?!?/p>

          饒平漁業養殖歷史悠久,是“全國漁業百強縣”、有名的“中國海鮸之鄉”。該縣海鮸年產量達7.5萬噸,占全國產量70%以上,形成集種苗、養殖、加工、餐飲于一體的全產業鏈,年產值達30億元。

          “北有大連鮑、南有惠來鮑?!痹诮谊柣輥砜h,鮑魚養殖產業正在提質增效。在惠來縣潤澤水產養殖公司,高標準的鮑魚養殖池達5000多口,海水通過管道循環保持清澈,鮑魚按生長年限被養在不同池中。在惠來,這樣的鮑魚養殖場有170多家,全縣年產成品鮑魚3000多噸,年產值約17億元。

          海水種苗是海洋漁業的“芯片”?;洊|不少海產養殖正融入科研力量,突破種苗困境,從源頭提升養殖水平。

          在饒平縣金獅灣岸邊,全省首個花鱸省級良種場正在建設,32個育苗池已初步建成?!皬V東是花鱸養殖、消費大省,長期以來,花鱸的魚苗需從外省購買?!被|省級良種場投資方萬佳水產負責人詹德強說,“良種場已和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研究所合作,投產后預計每年可培育優質花鱸魚苗3億尾,有效填補省內花鱸種苗供應空白?!睋?,潮州還引進海水種業龍頭企業海大集團落戶,擬投資建設“廣東省海水育苗現代產業園”,可年產蝦、魚苗100億尾。

          向海洋要生產力,粵東各市積極探索“海上風電+海洋牧場+旅游觀光”的“風農旅”融合發展模式。

          “揭陽已選定4個現代化海洋牧場養殖區,規劃總面積194.6平方公里,探索‘海上風電+深水網箱’模式?!苯谊柺修r業農村局漁業管理科負責人劉喜南說。

          在汕尾,中廣核(陸豐)風漁融合項目已開工建設。該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劉愉強介紹,項目將建設樁基桁架式水產養殖網箱,配備自動投喂、水質監測、水面監控等智能化設施。

          會養,也會賣!如何讓“一條魚”變身“一桌菜”、走進“千萬家”?粵東大力發展海產品預制菜,延長產業鏈、開拓大市場。

          潮州水產企業開發出剁椒魚頭、酸菜魚、鮸魚扒等多款海產品預制菜。該市正規劃建設500畝的水產品深加工及預制菜產業園區。

          在揭陽惠來,當地推動鮑魚預制菜產業園建設,相關企業開發出鮑魚醬、鮑魚罐頭、溏心鮑魚、鮑魚丸等產品,推出多款鮑魚預制菜,市場潛力很大。

          優化資源配置 破解地、人、財等要素瓶頸

          粵東地區地少人多,土地資源相對緊缺,同時面臨人才招引難等問題。

          粵東四市積極創新探索,以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打造高水平的產業集聚區和平臺、大力引進急缺人才、強化金融支持等舉措,做好要素保障,凝聚起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能。

          挖存量、拓增量??

          打造產業發展大平臺

          各地將承接產業轉移的主平臺建設作為重中之重。

          汕頭加快398平方公里的大型產業集聚區和69.76平方公里的承接產業有序轉移主平臺規劃建設,汕頭主平臺被列為省5個重點支持的主平臺之一;

          潮州選取中山(潮州)產業轉移工業園、潮安經濟開發區等工業園區,規劃打造潮州承接產業有序轉移主平臺;

          揭陽規劃以大南海石化工業區為核心,融合惠來縣產業集聚地、揭陽高新區,構建“一核雙區”承接產業有序轉移主平臺;

          汕尾承接產業有序轉移主平臺包括汕尾高新區、海豐縣產業轉移園和陸豐市產業轉移園。

          產業集聚平臺的核心要素是土地。

          今年9月,汕頭金平區柏亞產業城的企業領到了不動產產權證。柏亞產業城是汕頭“工改工”首個動工建設項目,原先國有低效用地被改造成標準廠房,容積率從1.1提高到4.87,有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緩解周邊中小微企業用地難、用廠房難等問題。

          “工改工”是汕頭向存量用地挖潛力的重要舉措。汕頭市自然資源局副局長黃關生介紹,汕頭今年已完成3069畝土地“工改工”,為紡織服裝產業園、風電產業園等提供了一批成片工業用地。

          在汕尾,當地積極推進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等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將土地等要素向制造業集中配置。

          在海豐縣海迪時尚美都產業園,這里正在連片打造以服裝鞋帽、箱包、美妝珠寶為主的時尚產業平臺。剛進駐園區的江蘇洛芙帝針織(海豐)有限公司工作人員莊曉燕說,“園區配套好,不僅提供標準廠房,還提供蒸汽、污水處理設施,可為公司衣物整燙、水洗污水處理提供方便?!?/p>

          汕尾還在規劃建設更大的發展平臺。目前,位于海豐縣西南部的深汕特別合作區內,新能源汽車等產業發展較快。為此,汕尾順勢規劃112.5平方公里的深汕特別合作區拓展區,對接深汕特別合作區內的制造業集群,重點發展新能源汽車配套產業、新一代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制造等產業,培育新增長點。

          在鎮村,各地通過土地流轉、撂荒地復耕等,為農業發展提供土地要素保障。

          在揭陽市惠來縣靖海鎮后湖村,一壟壟土地上,剛種的胡蘿卜種子已長出幼苗。這里采用旱稻和胡蘿卜輪種的模式,種植效益可觀?!拔覀儗⑼恋亓鬓D起來,引進種植大戶,安裝灌溉設施,將昔日的連片荒地變成千畝良田?!本负f傸h委書記陳鋒說,通過土地流轉、托管等形式,該鎮增加可耕作土地超3500畝,“村民有流轉收益,還在基地打工掙錢,種植大戶也有錢賺,一舉多得!”

          以誠引才、金融賦能??

          打通發展關鍵脈絡

          有了地,支撐高質量發展的人才從哪里來?

          “年薪15萬+,招聘鄉村職業經理人!”今年9月,汕尾陸豐市一則招聘農村經營管理人才的公告引起了較大關注。據悉,汕尾創新實施“百千萬工程”農村職業經理人社會化選聘工作,吸引有本領、有情懷的中青年人才扎根農村。

          像汕尾一樣,粵東各地市正全力以誠引才、以業聚才、以情留才,全力構建“近者悅、遠者來”的人才發展生態。

          汕頭財政每年拿出3億元作為人才發展專項資金;潮州大力實施“韓江人才計劃”,舉辦人才引進系列活動;揭陽開展高水平創新創業團隊引進、博碩士人才倍增、產業人才集聚、揭籍人才回鄉“四大引才計劃”;汕尾開展2.0版本“紅海揚帆”人才計劃、善美英才計劃。

          近年來,隨著交通條件的改善,粵東地區對人才的吸引力在增強。今年9月廣汕高鐵開通后,廣州到汕尾車程已縮短至最快1小時左右。此外,汕汕高鐵也正在聯調聯試,開通后將實現廣州到潮汕地區全程350公里/小時運行,潮汕地區到廣州有望實現最快1個半小時到達。

          高質量發展,財力是血液?;洊|各市積極創新,凝聚各方合力,拓寬資金渠道,強化對重點產業、中小微企業、重點發展領域的金融支持。

          “汕尾成立全省首支總規模60億元的‘百千萬工程’發展基金,舉辦了各類銀企對接會,并積極撬動社會資金支持重點產業項目,引導各方資金流向制造業、海洋牧場、鄉村建設等領域?!鄙俏彩小鞍偾f工程”指揮部宣傳信息組組長黃寶真說。

          潮州饒平海洋牧場發展較快。潮州市農業農村局漁業管理科科長陳榮彬表示,該市農業農村等部門已積極對接金融機構,引導金融信貸資金加大對海洋牧場建設的支持。

          改革創新賦能 對標大灣區優化營商環境

          好的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和競爭力。

          地處沿海的粵東,海納百川、開放包容,擁有重商、親商的傳統。各市不遺余力優化營商環境,為高質量發展護航。

          汕尾是省內較早提出以“店小二服務”優化營商環境的城市,努力打造與對口幫扶協作市深圳同標準的政務服務體驗。

          “汕尾把最好的辦公場所用作了政務服務中心,我們在這里辦事很舒心?!痹谏俏彩姓辗罩行?,超過1.4萬平方米的大廳寬敞明亮,群眾可便捷辦理涉及74個部門的3179項政務服務事項。大廳還設有“辦不成事”幫辦崗,為辦事遇到困難的群眾提供兜底代辦服務。

          該中心還在全省率先推行“無證辦理”?!拔覀兺ㄟ^數據提速,群眾辦事時長平均壓縮了43.53%?!鄙俏彩姓辗罩行呢撠熑藦垖氃娬f。

          推動高頻政務服務事項“全程網辦”、加快創建“無證明”城市、推行重點項目審批代辦制、召開企業訴求辦理現場會……汕頭實施加強營商環境建設“六大行動”,讓市場主體在汕頭安心投資、舒心創業。

          潮州推出優化營商環境十大舉措,在涉企服務上,實行市領導掛點聯系重點工業企業、定期召開“潮商·市長面對面座談會”、搭建企業微信工作群等,切實為企業排憂解難。

          揭陽深入開展政務服務“三個最”,即聚焦群眾和企業最關心的高頻事項,用群眾最容易聽懂的語言告知什么能辦、怎么辦,以最便捷的方式辦理。該市積極用好“急難愁盼我來辦”網上群眾工作平臺,大力推進誠信揭陽建設,并利用東莞市對口幫扶協作契機,推動辦事標準和服務質效與珠三角地區全面接軌。

          值得關注的是,粵東各地市加強與珠三角地市的對接,在珠三角成立“反向飛地”,補齊創新發展的短板。

          潮州在深圳設立研發飛地“潮州—羅湖創享島”,首批進駐了8家企業;汕尾在深圳成立反向飛地“南山創新島”,探索“深圳研發+汕尾基地”產業發展模式;汕頭金平區在深圳光明區科學城建設“反向飛地”,已有金平區9家頭部和專精特新企業入駐,汕頭龍湖區也在深圳坪山區建立了協同創新交流中心。

          “粵東地區和深圳相比,在研發、創新領域有很大差距。通過‘反向飛地’,讓深圳的創新資源為粵東服務,這條道路前景非常廣闊!”汕尾創新島第三方運營負責人彭肖恩說。

          · 專家論鑒

          暨南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特區港澳經濟研究所所長鐘韻教授:

          新老產業并舉

          增強發展韌性

          為落實廣東省委“1310”具體部署,粵東地區在推進制造業當家上守正創新,傳統產業競爭力通過新的發展模式得以強化,新興產業賽道上也培育形成了新的增長極。

          剛公布的廣東經濟三季報中,揭陽以8.0%的增速位居全省第一,其高速發展動力來自新興產業綠色石化和海上風電。

          從全國全省看,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海洋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對推動地區高質量發展的作用已日益突出,地區未來的經濟韌性及影響力與新興產業的發展密切相關。近年來,粵東地區積極把握新產業新賽道發展趨勢,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海上風電、大石化新材料和新能源產業,以及包括半導體電子設備、基礎元器件、顯示終端的電子信息產業等,已通過重點項目引進、龍頭企業帶動、承接產業轉移等方式,進駐粵東大地。

          與此同時,粵東地區的服裝紡織、玩具創意、陶瓷、特色食品等傳統優勢產業,亦通過打造產業集群平臺、建設展銷與生產相結合的產業園區等,注入發展的新活力。此外,粵東地區大力發展海洋牧場、海洋種業,并與綠美鄉村旅游相結合,有效促進了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大大提升了傳統產業的韌性與活力。

          產業是發展之基?;洊|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繼續堅定落實好制造業當家的要求,以產業興旺有效支撐經濟增長。

          一是堅持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并舉。新產業和傳統產業都對經濟發展、韌性提升、穩定就業起到重要作用。應充分發揮粵東地區豐富的僑鄉資源、活躍的民營經濟、開拓創新的地方文化等優勢,吸引大項目進駐,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二是以產業協同集聚的思路,推動生產性服務業等產業鏈高附加值環節協同集聚。當前,粵東部分傳統產業還是以生產為主,可加大與對口幫扶市的協作,大力發展研發等生產性服務業,提升產業發展競爭力。

          三是發揮本地產業資源優勢,打造全產業鏈發展模式。例如,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不僅在種苗、養殖領域,還延伸到冷鏈、食品加工、交易等下游,粵東地區漁業養殖基礎較好,可在種苗、深加工、展銷等兩端發力,打造漁業全產業鏈。

          暨南大學經濟學院金融系主任、南方高等金融研究院副院長沈軍:

          加大優質要素保障

          培育更多“黑馬”

          今年前三季度,揭陽以8.0%的經濟增速成為全省最大“黑馬”,汕頭和汕尾GDP增速也跑贏全省平均水平,粵東板塊引人注目。

          分析粵東地市跑出發展加速度的原因,可以發現四市在項目、平臺、環境、人才等方面保障充分、亮點頻出。如揭陽以石化大項目拉動增長,汕頭、揭陽、潮州加快紡織、陶瓷等傳統產業補鏈升級,汕頭搶占海上風電一體化項目的發展先機,汕尾規劃深汕合作拓展區打造新增長極,潮州饒平積極布局海洋牧場……

          要素保障到位,發展動能就會充沛。如何強化多要素保障來加快高質量發展,成為粵東四市進一步加快發展的當務之急。

          人才是第一資源,粵東地區應加大引才力度。要制定科學合理、更具特色的人才政策,創新對高層次人才的激勵手段?;洊|僑資源豐富,可打好“僑牌”,吸引潮汕籍華僑人才回鄉創業就業?;洊|區域內有汕頭大學、華南師范大學(汕尾校區)、廣東工業大學(揭陽校區)等高校資源,粵東應加大與區域內高校及廣州地區科研院所、高校的合作,加大人才培養,更好服務地方經濟。

          強化用地保障,破解園區用地難。廣東正開展新一輪產業有序轉移,加大用地保障是承接產業轉移的先決條件。11月下旬,省政府正式批復珠海、汕頭等11市的市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在構建支撐高質量發展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上進入了嶄新階段,各地應做好統籌,為產業轉移儲備更多用地。此外,要在存量上挖潛,汕頭“工改工”拓展了產業空間,值得推廣學習。

          加大金融支持,為發展提供源頭活水。一是完善金融集成式服務。各市產業集群發展一般有鏈主企業,鏈主企業可與產業鏈上的中小企業一道對接金融機構融資,提高金融支持的精準性;二是加強金融生態建設,防范金融風險。揭陽市區內的農商行引入順德農商行,采取加強監管與提高金融風險意識教育等多種措施加強金融生態建設,為地區防范金融風險提供借鑒。三是加大金融機構的招商??蓪游啻鬄硡^銀行、保險等公司進駐粵東,豐富融資渠道。

          除人、地、財等要素外,粵東四市還可通過強化科技支持、發揮改革牽引作用等為區域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我們期待粵東板塊跑出更多“黑馬”。

          總策劃:黃燦 金強 

          策劃:孫朝陽 羅彥軍 曹斯 陳戈  

          統籌:畢式明 丁建庭 湯凱鋒 趙文君 陳丹佳  

          執行統籌:廖奕文 蘇仕日 南小渭 唐楚生

          記者 張俊 湯凱鋒 楊悅 何嘉琪

          [編輯:戰旗]
          欧美裸体午夜一级α片,欧美麻豆天美人妻蜜臀蜜芽,欧美毛茸茸复古影片,欧美毛茸茸女人按摩